《曼菲斯美女》的归宿memphis.htm

 

经常有人问,纪录片怎么拍?怎么拍都行。尤其是8 毫米的摄影机已经十分普及,谁都可以拍。
只要是现实中你认为值得纪录的的事件,你就拿起摄象机来纪录好了。如果你明确了视听因素
对人的眼和耳的作用,那你拍的东西会有更多的人看。就象 KUBRIK,   库布里克最初是一个业
余爱好者。不,先是他爸是一个电影业余爱好者,可是库布里克总是批评他爸拍的东西,最后
他爸把那台摄影机给了他。他用那台摄影机拍了一场拳击赛,被大公司看上了,出了两千美元
卖下了。他又拍了一场球赛,又被大公司卖下了。从此他就开始为大公司拍影片了。也就是说,
只要你会,或学会了用视听因素来讲故事或表现一个事件,你就能拍出好的纪录片来。正如我
在这里着重介绍的纪录电影导演LORENTZ ,原来不是搞电影制作的。
Pare Lorentz, the producer of the first and most significant documentary films for the
federal government, was, at firlst glance, strikingly kunqualified to be such a producer
--he had not produced, directed, written, or worked on a film in any way.
他的家族是经商的,他父亲是一个印刷出版商,他母亲是一位专业歌唱家,经常在他们家聚会
的都是当地音乐界的人士,这对他有很大的影响,他自己还曾花了十年的功夫学习音乐。他在
大学里学的是文科,后来曾在纽约任任某杂志的编辑。他更多的是和音乐的人士来往。他那时
和电影唯一的接触就是在他的评论文章中谈到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他强调音乐在电影中的对
位作用 ( 这就是高见了,他没有谈什么“主题歌”之类的东西) 。到了三十年代,他成为纽约
的电影评论家。并成为以文艺著称的杂志 Vanity Fair 当编辑。他蓍书批评过好莱坞电影儿的
幼稚,以及批评检查制度。总归起来,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他当过十年的杂志编辑兼专业作家,八年的电影评论家。他对音乐有特殊的兴趣,在纽约的艺
术和音乐圈子里是一位知名人物。他深信电影在娱乐之用外有着更大的潜能 ( 这也是高见,和
电影先驱格里菲斯的见解一样,他没有“电影 = 故事片”的那坐井观天的狭隘观点)  并且认为
电影至今未能发挥这一潜能。他支持罗斯福的新政。他特别关心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还有,他
能同时干好几件写作工作。谁也没有料到在1935年他能被纽约时报的电影专栏评论家誉为:
“an experimenter, an explorer in the art of the cinema." ( 电影艺术领域的一名实验者,
探索者)
当他第一次担任制片人兼导演时,金维多( KING VIDOR ) 给他推荐了一流的摄影师。这些影
片的拍摄工作当然是依靠那两位摄影师。但是,我从他导演的影片中看出,这位外行是一个很
有艺术修养的外行。摄影师拍出来的东西他有鉴赏的能力和水平。没有去精取粗。其实不是外
行能不能领导内行的问题,而是没有文化修养的人不能当任何领导的问题。我曾跟你们说过,
电影局某位吃错了药的先生,请我去给局长处长们讲课。我就把我的学生前后给我提供的那些
被电影局审查剪下来的镜头放给他们看。好东西被他们审查掉了,糟粕被他们留下了。其实我
明知是在对牛弹琴,只不过我就是要大声地说出来,“你们都是一些没有文化的,没有鉴赏力
的人。
“修养是非常重要的,你有很高的文化修养,那你就跟着自己的感觉拍就对头了,慢慢地你就
学会拍纪录片了。但千万不要自认为“很有文化修养“。修养需要始终不断的提高。我经常遇
到一些没有文化修养的年轻人向我展示他的“文化修养”。那可真够恶心的,我还得给他留面
子。
存在着一种可怕的情况,就是当有人拍出某种形式的纪录片,并获得了普遍的承认时,马上就
有一些没有艺术感觉,不懂艺术规律的“理论家”跑来下定义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纪录片,
那是什么了........等等。我觉得这种人特别讨厌和碍事。为什么就不能先让它自由发展下去呢?
下什么定义啊,一下子把它框死了。最后成了,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必须这样,必须那样。
我认为只要是纪录现实中的真实事件,不是弄虚做假的,都叫纪录片。观众不喜欢看的原因主
要是因为创作者选择的素材引不起观众的兴趣,或者是表达得不动人,不会生动地使用视听因
素来传达含义。不要赖观众,也不要乞灵于什么“创新”(如什么真实的再现),也别把希望
寄托在高科技上。那都救不了致命的文学性的命。还是拿镜子照照自己。为什么你会认为自己
的作品和自己的创作水平是那么完善?还是多练练基本功,少考虑什么创新为好。

真正的艺术家是一心扑在自己的创作中,他从不会想,“这幅画要得XX奖”?!?!?!?!


这里举几个小例子。

memphis1.jpg (4594 bytes)( memphis2.jpg (3497 bytes) memphis9.jpg (3436 bytes)  memphis3.jpg (5846 bytes)

大家都知道好莱坞有一部故事影片叫《曼菲斯美女》,听过我的课的人都知道,二战期间,好
莱坞的一名故事片导演应征入伍后,进了摄影队,他在英国拍了一部表现一架B-17 轰炸机机
组的战斗与生活的纪录片,由于这架轰炸机第一个安全完成了二十五次战斗任务,该导演也得
以用胶片做了一个完整的纪录,因此成了二战的经典纪录片。这架轰炸机起名为曼菲斯美女
MEMPHIS BELLE,这指的是机长的那位住在曼菲斯的女友玛格丽特。

memphis4.jpg (3188 bytes)   memphis5.jpg (5267 bytes) memphis6.jpg (2930 bytes) memphis7.jpg (2357 bytes)  memphis8.jpg (3338 bytes) memphis10.jpg (4866 bytes)

可是这架轰炸机的命运如何呢?

  memphis11.jpg (5275 bytes) memphis12.jpg (5598 bytes) memphis13.jpg (3677 bytes)
二战之后,所有的军用机都报销回炉了。在回炉过程中停放报销飞机的场所叫飞机坟场。
memphis14.jpg (3373 bytes) memphis15.jpg (2943 bytes) memphis16.jpg (4541 bytes)

有一个本地记者偶然在一个飞机坟场发现了等待回炉的曼菲斯美女的残骸,他觉得不应这样来
对待如此有名并建立了丰功伟绩的飞机。于是几经交涉,经华盛顿当局的同意,他以350美元
(一辆二手汽车的价钱)买下了这架原值三十万美元的飞机残骸。他们终于把这架勉强能飞的
报销飞机飞到曼菲斯美女的家乡。
memphis17.jpg (3641 bytes) memphis18.jpg (4315 bytes) memphis19.jpg (3883 bytes)

从此曼菲斯美女就再也无人过问,摆在那里任它风吹雨打,倒是有些小贩来把凡是可以当纪念
品的什物都弄走了。最后美国政府下了个指令,如果再不对曼菲斯美女采取有效措施,政府就
要把它收回。于是退伍军人组织就掀起一个为曼菲斯美女筹款的活动,终于在曼菲斯城为它建
立了一个永久性的纪念馆。

memphis21.jpg (3646 bytes) memphis22.jpg (4025 bytes) memphis23.jpg (3734 bytes)

在开幕典礼的那一天,七名原机组成员参加了活动,这架飞机得名的原主玛格丽特也到场,七
架B-17的编队(二战后最大的一次编队)飞过曼菲斯的上空,当这七架B-17的编队飞临现
场上空时,它们投下了(不是炸弹)玫瑰花瓣,据说花瓣正好落在曼菲斯是怀里,这很可能是
编造的了,不过大家也就原谅制作者了。了解这一段历史的人(在美国有很多人),会感到很
有兴趣。

memphis24.jpg (3159 bytes) memphis25.jpg (2053 bytes) memphis26.jpg (4894 bytes)

请注意,这部影片虽然很短,但是观众甚至看到购买那架报销飞机的收据上的价钱!这说明它
是有调查研究的。